「正月十五5不做,吃喝不愁無災禍」,「5不做」指啥?老傳統別丟,日子越過越順

俗話說「 不出十五不出年在中國的民間傳統里,一般要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,因此元宵節的到來,也就意味著農歷新年進入尾聲。而元宵節又是正月里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,也稱為「上元節」,還是民間所說的天官賜福的日子,這種種的節日放到一起,也就使得正月十五更加的意義非凡。

元宵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,起源于古代的燃燈祈福習俗,根據一般的史料記載,在西漢時期已經深受重視,到了漢魏以后,便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民慶祝的節日。元宵節的到來,民間的各種習俗活動也再次掀起一個新的[高·潮],放煙花,賞花燈,猜燈謎,舞龍獅,踩高蹺,吃湯圓等等,各地都燈火輝煌,其熱鬧的場面不輸過年。

元宵節是浪漫而又喜慶祥和的節日,在此期間人們要賞燈游玩,品嘗傳統美食,還有更為重要一點,那就是為新的一年祈福,吃喝不愁,日子紅火,平安康健……在這樣隆重的日子里,自然也少不了各種講究與禁忌。老話說「 正月十五5不做,吃喝不愁無災禍」,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習俗,蘊含了祖輩們的生活智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滿滿期盼。又逢一年元宵節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「5不做」具體指哪些內容吧,尊重傳統,為兔年討個好彩頭。

一、米缸不見底

十五是月圓之夜,正月十五則是第一個滿月,它象征著圓圓滿滿,因此自古以來,在元宵節前夕,各家各戶都會提前把米缸裝滿。米代表著糧食,將米缸裝得滿滿的則代表著家里的糧食充盈。從而祈得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吃喝不愁。

另外上文有提到,正月十五為天官賜福日,家里的糧食多,也就代表著這一家人勤勞能干,不怕辛苦不懶惰,那麼自然也就會受到喜愛。人們也是借此來祈禱天官多多降福。

俗話說「家有余糧心不慌」,糧食是我們的生活來源,無論什麼時候,我們都有必要在家中備足口糧,以備不時之需。

二、不吵架拌嘴

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,同時還是民間的天官大帝的生辰,這一天是個非常值得慶祝的節日,人們也要好好表現,無論是親戚朋友,還是家人,夫妻之間,以及對待孩子,都要表現得和和氣氣的,不能動怒,出口臟話惡語,更不能吵架拌嘴,這些都是消極的情緒。會影響了人們過節的好心情。新的一年,人們都希望有個好的開頭,吵架拌嘴顯然是不太吉利的。

所以在正月十五,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情,沒有什麼比祈得好的福氣更重要,美好的日子就要開開心心的,正所謂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保持愉悅的心情,對于我們的好身體也是多有益處的。

三、不穿破舊的衣服

逢年過節,人們都喜歡穿得干干凈凈,漂漂亮亮的,這不僅是愛美的體現,也是體現一個人的生活態度,這樣的人對于生活一定是滿懷熱情,積極向上的。那麼這樣的人自然也會受到天官大帝的青睞。反之在正月十五這樣隆重的日子里,也穿著破爛,不修邊幅,那麼對待生活大概也是得過且過,沒有積極的態度,自然也就沒有行動力,生活也好不到哪去。

另外在過去,元宵節還是民間的「情人節」,屆時俊男靚女都會上街游玩,如果穿著破舊,不僅會被笑話,也會與好的姻緣擦肩而過。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要穿破舊的衣服,是對節日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的尊重。

四、不宅家不出門

在過去,民間流行著這樣一個習俗,叫做「走百病」,具體形式為,在正月十五這一天,人們會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服,盛裝打扮,三五成群,走出家門,見橋過橋,遇山登山,一直走到郊外,人們通過這樣的形式,來祈禱新的一年可以無災無病。

每年的元宵佳節往往都是在立春節氣之后,此時無論南北方,處處已有藏不住的春意,這時候我們不妨走出去,親近大自然,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,對于我們的身體確實有好處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好的身體便是最好的開始,也是最大的福氣。所以一定不要一直宅在家里,更不要辜負了大好春光。

五、不弄丟財物

元宵節是一年一度的大節,大部分人都會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賞燈游玩,屆時出行的人會非常多,那麼在觀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,避免擁擠,更好看管好自己的財物,另外帶著小朋友的也要看護好,避免走失。

在整個正月里,人們都在為新的一年祈禱好的財運,而弄丟財物在老人們眼中象征著「丟財散財」,顯然是不太吉利的。另外在人們享受節日所帶來的歡樂時,弄丟財物顯然會影響到好心情。除了財物,自己的隨身物品也不要落下,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

用戶評論

2023/4/2 10:16: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