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日子就要精打細算,能省則省,比如遇到超市豬肉做活動時,我總會多買幾斤,放在冰箱里凍起來。然而便宜貪多了,冰箱里的凍肉就越來越多,今天拿肉炒菜時,發現冰箱的最底層有好幾塊凍肉。我有個習慣,每次冷凍肉時都會用保鮮袋裝好,并用記號筆寫上日期,大家猜猜這幾塊肉是啥時候買的?到現在凍了快4個月了。
凍了這麼久的肉還能吃嗎?估計大多數人的想法都一樣,冷凍的不會壞,解凍后繼續吃,真的可以嗎?
冰箱是保鮮的好工具,在一部分人看來(尤其是老年人),他們就認為只要把食物放進冰箱里凍起來,保質期就是無限長,不管凍多久都不會壞。
快糾正這個錯誤的觀念,冰箱不是保險柜,冷凍的食物也有保質期,時間長了一樣不能吃。
肉類能在冰箱里冷凍多長時間呢?聽聽營養師怎麼說,過了這個時間就不要吃了,直接扔掉為好。
大家也許都聽說過「僵尸肉」,并不僅僅是冷凍時間長而已,而且肉質也發生了變化。就算是低溫冷凍,超過一定時間也是會滋生細菌的(有些細菌不怕低溫),會導致肉變質,甚至腐爛,吃了有害而無利。
而且冷凍過久,肌肉纖維在低溫下也產生了改變,往往解凍后的口感很差,根本煮不爛。
豬牛羊肉、雞鴨肉、魚肉、海鮮,甚至是禽蛋,都不能一直放在冰箱里,那它們的保質期是多久呢?讓營養師來告訴大家。
火腿腸——保質期最長180天,請在保質期內盡快吃完;
臘腸、臘肉——3~6個月,盡量在3個月內食用;
鮮肉(包括豬牛羊、雞鴨)——冷凍保質期為12個月,但最好4個月內吃完;
魚肉、海鮮——保質期3個月,在1個月內吃完。
尤其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魚肉、海鮮,容易滋生細菌,導致氣味發酸,顏色發黃,是被氧化的結果。所以,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肉類最好隨吃隨買,不要長時間冷凍。
冷凍的肉類分為2種,即生肉、熟肉,在冷凍時注意分開,不能放在一起。生肉自帶一部分細菌,會造成交叉感染,做熟的肉也會產生細菌,導致變質,無法食用。
肉類在冷凍保存時,要遵循2個原則,就是密封、分裝,這樣不會串味,而且取用更加方便。要注意的是,如果肉已經解凍,就不能再冷凍了,否則容易壞掉。
想要讓肉類保存更長的時間,就要學會正確的保存方式,營養師是這麼做的:
無論什麼肉,不要用水清洗,直接按照一次的用量切成小塊,用保鮮袋裝好密封,放進冰箱冷凍起來就可以了,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。生肉、清水里都帶有一些細菌,如果用水洗肉的話,就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,肉就壞得快,所以要冷凍保存的肉千萬不要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