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說,「閏月清明莫上墳,上墳會惹禍上門」,今年清明不一般,趕緊看看

每年的4月5日是公認的「清明節」,關于這個節日由來已久,也稱為踏青節、祭祖節。為什麼清明節一直是在陽歷4月5日呢?這是因為清明節氣交接之時往往在4日——6日之間,而5日比較多見,因此後來便把清明定于4月5日。

清明節掃墓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這是體現中華優良傳統的表現,也表示著對于先輩的緬懷之情。但是今年的清明節與往年不一樣,老話說「清明逢閏月,上墳要提前」,意思就是清明節當天不能去上墳掃墓了,這其中的原因就和閏二月有關系。

什麼是閏二月

閏二月顧名思義就是一年之中有兩個二月,則第二個月就是閏二月。我們的祖先將全年分為24個節氣,并把這些節氣分插在12個月里,一個月有兩個節氣,前一個叫做「節氣」,后一個叫做「中氣」。

閏二月之后是清明節氣,但是中氣「谷雨」又落到了下一個月,所以這個月是不完整的,只能沿用二月的名稱,故定為「閏二月」。

對此老一輩的人認為閏二月是「虛無」的,是不存在的,也便有了「閏月無月」以及「地下無閏月」的說法,大家認為閏月是比較不吉利的,因為二月不存在,所以即便清明節上了墳,先人們也是收不到的,因此民間也有「閏月清明不上墳」的說法。

閏月犯重

「閏月清明莫上墳,上墳會惹禍上門」,在某些迷信老一輩人的眼中,還有「閏月犯重」的說法,因為大家認為閏月是虛無的,如果這個時候下葬,那麼就犯了「下重葬」的禁忌,因此包括上墳、立碑、遷墳等等事宜都是不吉利的。

關于閏二月清明節的這些說法,簡單一看確實不怎麼科學,相反還很迷信,當時從中華傳統美德來看,這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,充分表現出了國人對于先輩祖先的敬仰、尊重之情,即便先輩都已不在,但是該有的情、該有的義還要有。


用戶評論

2023/6/7 9:50:13